2010年4月22日 星期四

校園社團的批判與重建

DUST

我是一位動漫迷,日本的少年動漫文本中,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是在描述高中校園故事,而校園故事裡頭,大概有一半是在講社團、或者社團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。我知道日本動漫跟現實日本社會有其落差性,例如日本的補習與升學壓力興盛,這幾乎很少在動漫文本中被表現出來。

這類故事將「社團」營造成一種「校園生活」,社團的領導者是學生,他們自行籌劃各種活動與挑戰,並且在課餘時間積極投入其中;社員之間有一種團體歸屬感,並且能在社團中結交重要的朋友,而社團也必須想辦法讓活動更有趣,配合宣傳好吸引新生參與進來,前後輩的帶領關係很濃厚。

台灣的高中職社團在幹嘛?我感覺起來像是在上課,或者充其量是一個休閒娛樂時間,社團活動基本上就是在專屬的「社團課」進行(一週大概兩三節,有時候還隔週上,並且規定三年級生不得參加),透過分配教室與指導老師,由老師領導學生從事相關活動。

每個校園的社團數量不算多,而且學校多半強制參加,因此每個社團的學生數都不少,建立起團體內部的深入互動是不容易的,加上通常並非由學生合作從事社團規劃與執行,在老師的帶領下,社團的意義幾乎面目全非。

不知道是不是國內太過於強調教育掌控,以至於連社團都要由教師作為其運作核心,這也同時瓦解了學生課餘時間從事社團活動的可能性,「社團」究竟在中學教育扮演著什麼奇怪的角色?實在令人摸不著腦袋。

台灣高中教育實務強調的是作為一種大學前置教育,前置的地方在於「考大學」,而不是實際上真有什麼大學所需要的知識技能;這種升學壓力下的校園也許最欠缺的就是學生的抒發空間,讓學生有間社辦、自己規劃想做的事、有一群夥伴、彈性的時間,獨立自主地建構自己的生活,有什麼不好?

教育也不應該把髒手伸進社團裡,試圖對社團從事任何形式的指導,包含社團活動要符合主流價值觀、要有老師上課(純粹的協助到是無所謂)、要成果審核,實在無聊,教育實在太自以為是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